人生省思


 

为何我们仍要信?

谭罗月英

身为母亲,与腹中块肉的连结,是一份奇妙的生命体验。十月怀胎时,想像着孩子的将来,期待着婴孩的出生……然而,小宝宝呱呱坠地后的状况,教我撕心裂肺,不禁哭问上帝:「我和丈夫都是基督徒,不就是属祢的吗,为何祢不祝福我们?!」不过,往后与丈夫及孩子继续走的生命路,让我对爱有更深的体会,也更清楚自己信的是什么……

 

沉重的担子

伟诺出生时因肌肉张力低,较一般婴孩的身躯软绵绵,难于照顾,且常因吮奶呛着导致肺炎而出入医院,于是我辞掉工作专心照顾他。八个月大时的智力测试被评为「智力发展迟缓」,实在无法接受,除丈夫永发外不敢告诉任何人。我质问上帝、哭了几天后,心里有声音说:「难道基督徒不可以遇到这种事吗?」心情渐起变化,开始愿意与人分享,教会弟兄姊妹知道后都表达关心和支持。原来上帝要我坦诚说出心底话,是要减轻我们的重担,因若隐瞒只会更难受。

 

永发得悉儿子状况后勇敢接受,并倚靠主耶稣养育他。当时永发的事业正处高峰期,仍坚持每星期六带我和儿子到郊外透透气。伟诺三岁前我每周带他到两间中心做物理治疗、职业治疗和言语治疗,回家也勤加练习。那几年的辛酸劳累实不足为外人道,若不是信仰给我的力量,真不知如何度过。后来伟诺到特殊幼儿中心上学,那里有他所需的各种治疗,我每天带他上学后留校做义工和学习,待他放学才一起回家。回家后继续训练他,能做的我都尽力。伟诺六岁时再做评估,竟被诊断为「严重智障」,需要入住寄宿学校,每周只能回家两天。听到这结果我竟出奇地平静:「主啊!该做的都已做了,我将这结果交给祢。感谢祢让我能平静接受,感谢祢与我同行,一起面对。」曾患产后抑郁的我深知这份平静安稳是上帝赐与。

 

亲友和教会弟兄姊妹都鼓励我们再添孩子,于是我祷告求问上帝的心意。结果上帝多赐我们一个儿子,且是在最好的时间——就在伟诺开始入住寄宿学校前一个月,小儿子伟然出生了。他是个健康活泼的孩子,但当伟诺每周回家那几天,我要同时凑两个小孩就很不容易。记得一次给伟然洗澡后,出来看见伟诺用手把弄粪便,还印在四周墙壁上,此情此景实在令人疯了!自此每次接伟诺回家前,我都先祷告,有充足的预备才接他回来聚天伦。看见两兄弟一起玩耍建立感情,使我很欣慰,再辛苦也是值得的。

 

同行的礼物

感谢上帝赐我们智慧教导伟然,所以他自小接纳哥哥爱哥哥,一起外出时总紧握着哥哥的手,难得是他不介意路人注视的目光。教会是我们属灵的家,四口子每周一起上教会,牧者和弟兄姊妹一直是我们的支持和安慰。伟然十二岁就清楚自己所信的,并接受洗礼加入教会。至于伟诺虽然智障,但当我们祈祷时他懂得合上双手,每次听到〈天父必看顾你〉这诗歌时他都能安静,彷佛对上帝有敏锐的感应。

 

2003年伟诺开始出现羊癎症,一天抽筋昏倒三四次。为免他跌伤,家里安装了保护设施,他外出时要佩戴头盔和安全带。那时伟诺的身形已长大了不少,我要扶他实不容易,适逢「沙士」后永发的工作量大减,于是他从2004年开始全职照顾伟诺和家庭,我则外出工作。伟诺十八岁就离开宿舍回家居住,今年二十八岁了,虽然智商只有两三岁,我们仍不放弃,能训练他的都尽力做,感恩他现在已不需再用尿片了。

 

我和永发也不忘每周腾出两个早上一起饮茶享片刻宁静,有时一起祷告,有时与小儿子伟然行山或散步,聆听他的心声。我也爱黄昏跑步,眼观大自然,耳听赞美诗,享受与上帝独处的时光。上帝提醒我除了操练自己,也要操练伟诺,于是我俩一起行商场,每次运动半小时,与他閒谈,告诉他:「耶稣爱诺诺!诺诺都要爱耶稣!」虽然他不懂回应,但每当我唱诗歌时他都会留心听,彷佛感受到天父的爱。我愈来愈享受这段母子单独相处的时刻,无论将来如何,实在已没遗憾了。

 

为何仍要信

有人问:「你们的祈祷上帝没应允,为何仍要信?」的确,上帝没有应允我们让伟诺痊愈变为没有智障的祷告;且伟诺随着成长,行为问题愈来愈多,使我们身心俱疲。然而,因有基督信仰,在照顾伟诺上纵然辛苦,却不痛苦。因为上帝与我们一起承担,他赐我们力量与伟诺同行,他的爱叫我们常存盼望不灰心。昔日耶稣明知自己要受难仍上十架,为的是拯救我们脱离永死的困局,他已胜过死亡并且复活。我们在倚靠他的过程中,经历到他的同在、安慰、勉励和加力。我们与上帝的关系,不是建基于利益,而是爱。他十架上的爱激励我们,他是我们的救主,我们是他的儿女,这关系不会因他如何回应我们的祷告而受影响的。

 

圣经告诉我们,看得见的不是永恒,看不见的才是永恒;我们只是瓦器,但有宝贝在里面,那就是主耶稣(参哥林多后书四7-五1)。将来在天家不再有智障,也没有羊癎,这盼望让我们一无所惧,即使我与丈夫离开世界,深信上帝仍会与伟诺一起共度人生;若没有这信念我俩怎能安心,更何况还有爱他的弟弟呢!虽然不是人人明白我们的处境,但人人都可以明白耶稣基督的大爱。愿未信主的亲友和读者早日得着救恩,让主耶稣成为你们的倚靠。

(何在凡采访)

 

本文出自《中信》月刊二零一八年5月号.总673期.第57卷,版权属《中国信徒布道会》所有。

 

     上一篇 下一篇      返回本目录     返回首页